第一章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通常情况下,火灾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进展到熄灭的过程,其发生、进展直至熄灭的过程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本节重要介绍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烟气蔓延及火灾进展的几个阶段。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热量传递有 3 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上述三 种方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的。热传播的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一)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从微观角度讲,之所以发生导热现象,是由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的碰撞、转动和振动等热运动而引起能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达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温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常用材料的热导率见表 1-2-1。 对于起火的场合,热导率大的物体,由于能受到高温作用迅速加热,又会不久地把热能传导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就也许引起起没有直接受到火焰作用的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利于火势传播和蔓延。 (二)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互相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定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在次要地位。工程上,常把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一般来说,通风孔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期火灾进展起重要作用。 (三)热辐射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因热的因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辐射换热是物体间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与导热和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所以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即使空间是高度稀薄的太空,热辐射也能照常进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辐射热能,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的热值和火焰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