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⑴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 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 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老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③帮助老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⑵ 讨论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 帮助老师应用讨论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② 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制造性的、持续的讨论。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老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制造性的持续的讨论,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2、教育心理学的进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2)进展时期(20 到 50 年代末)(3)成熟时期(60 到 70 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 年代以后)。3、教育心理学的进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⑴ 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② 信息技术的进展对传统的学教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教学媒体系统正在发生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将成为 21 世纪学习的主要环境,这一新的教学传媒环境给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潜在优越性和宽阔的前景,使得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所隐含的某些假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⑵ 教育心理学讨论的新趋势:①讨论学习者的主体性②讨论学习者的能动性 ③讨论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④讨论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 讨论情景性环境的影响⑥ 讨论文化背景的影响⑦ 讨论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⑧ 讨论信息技术的利用。4、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讨论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布鲁纳:(1) 主动性讨论 (2) 反思性讨论 (3) 合作性讨论(4) 社会文化讨论 (5)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讨论。5、试述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1) 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3)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处于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老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老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