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设计创设图像情境,加强求知欲望 低年级的小朋友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数字图片、实物,或一听到语言生动的描述,思维会一下子兴奋起来,小脑筋想这想那,犹如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直观"是一种进展观察力和进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熟悉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样情境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所有这些,必定促使儿童的形象思维活动积极进行。 我在进行应用题启蒙教学时,就是利用幻灯放映图像和收录机配合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如:用幻灯机放映插图:训练先讲一句话:"花上有 1 只蝴蝶。'再过渡到训练讲两句话:"花丛中有 1只蝴蝶,又飞来 4 只蝴蝶。'最后训练讲三句话:"花丛中有 1 只蝴蝶,又飞来 4 只蝴蝶,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只蝴蝶?'然后让同学看着老师演示的图像,自己来说,并把他们说的话进行录音,同学好胜心强,人人争着把话讲好,到底自己讲得正确与否,通过播放他们的录音,进行自我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使同学逐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而且培育了同学清楚的数学语言。这样教学,还可以引起同学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激烈的求知欲望。 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育即生活'. 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互相作用产生的,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同学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 教育就是同学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同学现在的生活经验. 所以我们在新教材教学中主张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育同学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同学、感染同学,使同学产生激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同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 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同学联想,在美感中提升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同学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制定一些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同学的兴趣和自豪感. 因此,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有效教学. 2 情境教学反思一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同学的注意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