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摘要]财政部于 2025 年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准则进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增强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透明度,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反馈价值。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透明度 财政部于 2025 年 2 月 15 日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准则进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为法律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提高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立足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对比,阐述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对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的重大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1.会计理念的改变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估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企业的实际价值,提升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首先,新会计准则树立了“全面收益”的观念。“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是指某一个体在报告期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增减的程度和途径。全面收益既包括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又包括企业未实现的收益。“全面收益观”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体现在报表结构的改变。新准则报表结构是在原准则基础上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原利润分配表的内容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得到了全面反映,报表结构由“三表一注一说明”变为“四表一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过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的主体权益变动,反映了当期主体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代表了当期主体活动形成的总收益和总费用,包括那些直接计入权益的部分。以往,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多地关注利润表中“利润”的数量的分析,关注的是过去产生的收益,没有更多地去关注未来“收益”以及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质量的分析。而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体系的设计假如片面侧重于利润表,容易为一些企业追短期利益留下托词和利润操纵空间,具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财务丑闻启示我们,会计信息失真或者缺乏实际用途,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也会引起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和浪费。新准则全面收益概念实现了会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