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1页
1/7
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2页
2/7
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3页
3/7
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煤矿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煤矿事故统计,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占30 %~40 %,大多数顶板事故又发生在回采工作面,约占75 %~85 %,而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多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约占顶板总事故的60 %~70 %。其中,直接顶初次放顶占30 %~40 %,老顶来压时占60 %~70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所占比例较大。而回采工作面又以普采工作面比较严重:第一个是普采工作面数量多;第二个是由于普采工作面机械化水平较综采工作面低,抗灾能力差,发生顶板事故概率是综采的10~20倍。因此,分析掌握普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规律,讨论有效防治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1 直接顶初次放顶时的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1.1 初次放顶特点煤层在开采之前,它同岩层在各个方向受力是平衡的,掘出开切眼后,岩层受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围岩移动变形,寻求新的应力平衡,在顶板上方形成了临时平衡的岩石松动圈,这时工作面支架主要支撑的是松动圈内岩石重量。工作面开始回采,向前推动,松动圈渐渐扩大,支架受力很快增加,这时如不实行措施,岩层就会压垮支架,以致发生冒顶事故。因此,一般在开切眼推动6 m~20 m后,就及时撤回采空区支架,直接顶随回柱而垮落,这就是初次放顶。假如顶板岩石不自行垮落,要向采空区顶板打眼放炮进行“强制放顶”。直接顶初次放顶的特点有:第一个是工作面控顶面积较大,支柱较多,承受的压力也较大;第二个是初次放顶时,一次回柱范围较大,顶板冒落范围也较大;三是回柱时人工操作量大,时间较长。1.2 初次放顶时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1)放顶距选择不合理,选择过大时,放顶前顶板压力大于支护阻力,易发生压垮工作面的顶板事故;(2)初次放顶面积过大,冲击力大,容易推倒支柱而造成冒顶;(3)初次放顶后,直接顶没有完全冒落,就继续采煤,使控顶面积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冒顶事故;(4)回柱方法不合理,造成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裂,而容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5)支柱未能够按要求支设,初撑力不足,造成顶板下沉量过大或支护阻力较小,回柱后造成工作面支柱撑不住顶板而发生冒顶事故;(6)回柱一般均为工人直接操作,因此发生伤人事故的机率较大。1.3 事故案例案例1:南桐某矿,6号煤层厚度0.2 m~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