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次课学时 2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课目、课题第 1 章构件的静力分析教学目的 和要求掌握刚体静力学,平面机构的静力分析;熟悉空间力系的平面解法。重点难点受力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静力分析、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计算。 受力图的绘制,空间力系的平面解法。教学进程( 含 课 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第 1 章构件的静力分析1. 基本概念(力、刚体)2. 静力学公理3. 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能限制某些物体运动的其它物体。约束反力反力):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反力的作用点是约束与非自由体的接触点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反力的大小总是未知的。在静力学中可以利用相关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约束的基本类型柔性约束光滑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4. 受力图恰当地选取讨论对象,正确地画出构件的受力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画受 力图的具体步骤如下: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3.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反力。作业布置复习书中典型例题主要参考资料《机械力学与机械设计》 郑增铭郭攀成主编《理论力学》 西工大编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由于在大一期间,同学们已经上过建筑力学上册有关于理论力学的内容, 因此静力分析和平面汇交力系同学们比较了解,本节课主要是起到复习和加 深知识点的作用,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较好。第 2 次课学时 2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课目、课题第 1 章构件的静力分析教学目的 和要求掌握力矩的定义,力矩的性质以及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运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重点难点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教学进程( 含 课 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第 1 章构件的静力分析力对点之矩概念: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物理量称为力矩。产生转动的中心点称为 力矩中心(简称矩心),力的作用线到力矩中心的距离 d 称为力臂,力使物体 绕矩心转动的效应取决于力 F 的大小与力臂 d 的乘积及力矩的转动方向。力对 点之矩用MO(F)来表示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其所有分力对 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力对点之矩的求法方法 1:用力矩的定义式,即力和力臂的乘积求力矩。这种方法的关键在 于确定力臂 d。需要注意的是,力臂 d 是矩心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