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用细杆类零件加工工艺研讨以 JWF1681 导纱杆为例分析机械用细杆类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工艺改善分析工艺流程、工序余量控制、加工变形及热处理等工艺控制,从而达到设计要求。杆类零件加工尤其是长径比特别大的细长杆类零件,是比较难以加工的零件,由于细长杆本身的刚性差,加工过程当中受切削力、切削热,振动等影响,容易出现弯曲,竹节、维度、棱形和腰鼓形等缺陷。机械产品中有多种细杆型零件,多为直径在 Φ5mm-Φ15mm 的杆件,要求耐磨性好、强度高,但保证这些功能就给加工工艺带来困难,且相应的工艺流程长,生产周期长,不利于零件批量生产。现以JWF1681 中使用的导纱杆纺织类零件的加工为例对此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实例对比分析2.1 概况分析:JWF1681 型全自动转杯纺纱机是开发的新型转杯纺纱机,是一种高速、高效带全自动接头装置及清洁装置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每节机身长度至 2800mm 左右,长向零件均比现生产的转杯纺纱机有所加长,故而长向件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整机装配质量。现以其中一种细杆类零件导纱杆为例分析加工工艺。该零件材料为 45 号钢,直径为 12mm,长度 800mm,产品设计要求直线度 0.05mm 以下,且要具备一定的耐磨性和刚性。对于类似零件常规工艺可采纳以下两种工艺手段:第一为冷拔、粗磨、校直后精磨,最后表面镀铬,表面硬度在HV800 左右,然而镀铬处理的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且镀后零件变形没办法再进行处理,零件变形后没办法保证原先设计要求,故而不可采纳。第二为将镀硬铬工序改为淬火处理,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 Ac3(亚共析钢)或 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 Ms 以下(或 Ms 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这样的淬火热处理工艺即可节约生产周期,成本较低,又可在淬火后增加精磨工序来保证其设计精度要求,可达到维氏硬度 HV724 左右,但整体淬火后易产生弯曲变形且变形量较大,不易校直,经分析可采纳表面淬火工艺来完成此工艺要求。表面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钢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