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案 一、课文说明本课继氧气、二氧化碳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在能力培育方面,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思路是:先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然后讨论灭火的方法。课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这部分内容分为五层: 1.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氧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2.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研讨,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可燃物。 3.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火柴虽然是可燃物,放在铁片上并不马上燃烧,要等把铁片加热到一定温度,火柴才燃烧。 4.通过讨论炉火(或柴灶)的燃烧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5.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 ,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这个结论是对前四层讨论的综合,教学时应启发学生自己进行综合,得出结论。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利害关系既能为人提供所需的热能,又能造成火灾,危及人畜生命,造成财产损失。这个观点体现了辩证的观点。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借此导入怎样灭火和预防火灾。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课文以图的形式,启发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1.用水浇: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还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左上图) 2.用砂盖:利用砂隔绝空气。(右上图) 3.用灭火器喷射:喷出的泡沫或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以隔绝空气。(右下图) 4.煤气着火要立即关闭煤气闸门:这样可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左下图) 5.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严:这样可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中图)教学时,还可以补充一些方法,例如电器着火要立即切断电源。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学生明白其理由。此外还要讲解一些灭火的注意事项,例如电器着火、油类着火,不能用水浇 ,只能用砂等覆盖。第四部分,结合少年儿童生活的特点,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