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专题九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C)A、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就不会做出反应B、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解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但若效应器没有受损,刺激效应器会做出反应;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但该反应不属于反射,属于应激性,反射是多细胞生物才具有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才能完成。2、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他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C、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解析]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构成效应器,A项错误;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能传到b、c、d三点,这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B项正确;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提供能量,C项正确;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的运动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项正确。3、(2018·河北省衡水二模)如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B、图甲、乙、丙中开始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解析]A、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则Na+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提高,A错误;B、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内流,所以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a、①、⑥,B错误;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仍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蛋白协助,D错误。故选:C。4、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Na+内流而产生兴奋,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项正确;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若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项正确;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项错误;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项正确。5、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C)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神经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解析]突触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的时间长,所以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6、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在图乙中的t3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