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测、修理讨论摘 要: 简单介绍了状态检测、修理体制的演变,提出电气二次设备实施状态检测、修理的观点。探讨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测、修理的内容、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和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关键词: 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测、修理;状态监测 1 引言状态检测、修理是目前电力系统讨论的热门课题。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部门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修理势在必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进展使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修理成为可能。目前,我国针对电气一次设备状态检测、修理技术的讨论文章也很多,但对一次设备实施保护、控制、监测的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检测、修理被忽视。传统的继电保护,依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对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接线进行定期检验。以确保装置元件完好、功能正常,确保回路接线及定值正确。若保护装置在两次校验之间出现故障,只有等保护装置功能失效或等下一次校验才能发现。假如这期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保护将不能正确动作。保护装置异常是电力系统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电气二次设备同样需要状态监测,实行状态检测、修理模式,和一次设备保持同步,适应电力系统进展需要。2 状态检测、修理体制2.1 状态检测、修理体制的演变设备检测、修理体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由第一次产业革命时的事后检测、修理/故障检测、修理(BM,Break Maintenance)进展到[CM)]19 世纪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预防性检测、修理(PM,Prevention Maintenance)。预防性检测、修理又经过多年的进展,根据检测、修理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检测、修理方式。主要有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测、修理工作内容与周期的定期检测、修理 (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或称计划检测、修理 (SM,Schedule Maintenance);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测、修理 (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 是一种以用最低的费用来实现机械设备固有可靠性水平为目标的检测、修理方式;到1970 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倡议状态检测、修理 (CBM,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也叫预知性维修 (PDM,Predictive Diagnostic Maintenance)。这种检测、修理方式以设备当前的工作情况为依据,通过状态监测手段,诊断设备健康情况,从而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测、修理或最佳检测、修理时机。状态检测、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