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教材分析:“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具体分析:1.选校服颜色情境.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www.12999.com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重难点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突破建议: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