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交叉配血1、疑难血型鉴定疑难血型就是一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正反定型不一致)得现象,多由血型抗原减弱形成亚型、疾病原因引起抗体减弱或部分血型系统罕见表型等原因引起。因此,疑难血型鉴定主要从弱抗原、弱抗体与特别抗原或抗体检测角度出发,结合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讨论方法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而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主要就是对抗体种类与特性进行讨论,尤其就是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对同时存在多种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进行分离鉴定,从而较为准确得分析患者血清抗体得特异性。在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分析与处理:(1)分析可能存在得原因 先排除人为操作因素,再通过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得原因,主要包括抗原类影响因素与抗体类影响因素,抗原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ABO亚型、血液病、骨髓移植等,抗体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不规则抗体、药物抗体、先天抗体缺失、丙种球蛋白过低、冷凝集素等。(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疑难血型鉴定流程见流程图1。流程图1 疑难血型鉴定流程2025年1月,在工作中发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样本一例,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该患者为P1Pk血型系统得p表型,经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初步推断A4GALT 基因第3外显子得903C>G突变就是患者p表型形成得分子生物学基础,该讨论成果从不同角度与深度撰写论文,先后发表《临床军医杂志》与《中国输血杂志》论文各一篇,并由此逐步展开疑难血型鉴定。在此之后得工作中,通过阅读文献自修学习,鉴定出Am、Bm、B3等血型亚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疑难血型鉴定思路与流程。2014年2月与2025年10月,在工作中分别遇到一例反复进行输血治疗得患者,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此两例患者均因多次输血治疗而产生多种不规则抗体,该讨论成果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临床军医杂志》。在后期工作中,通过对解放军174医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对厦门地区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得分布特征有了较为清楚得了解,该讨论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流程。2、疑难交叉配血交叉配血就是确保安全有效输血得最重要环节,只有交叉配血真正相合(相容)才能保障临床输血治疗得安全性。现一般进行供者与受者ABO、RhD同型配血,只有配血相合时才能输血(特别情况例外),当出现配血不相合时,则视为“疑难配血"。目前,输血科常用得交叉配血得方法主要包括聚凝胺法、卡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