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新版的内容: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具体如下: 1 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精神科患者实行图片信息、姓名识别。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段。 2 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饮食等。 3 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前及患者转科交接时,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标识,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且由患者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保医疗安全。 4 使用护士移动站的病区,均使用电子条码腕带,未开通护士移动站的病区使用塑料腕带。 5 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亦使用“腕带”标识对患者实行身份识别,如需住院治疗,则对其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6 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注意手部血运情况 。一条腕带只限一位患者住院期间佩戴且一律佩戴在左手,作为病人个人信息的主要标识,确保其处于可以随时辨识的状态,不得随意摘取、涂改、转借、遮盖。出院时由护士为患者剪除腕带并销毁。 7 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床头牌信息随时更换,信息的准确性。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_____年_____月、性别、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患者、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