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人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外界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来完成的我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武丁时代就有包括“疾目”的甲骨文卜辞。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有70多种眼科用药的记载。隋代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多种眼病的病因和病理。唐代出现了第一部眼科专著《龙树眼论》。隋、唐以后,针拨内障的手术屡见于史籍。宋代设立的太医局已将眼科独立。明代的《原机启微》是一部眼病专著。明、清时代的《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眼病专著的内容更为丰富。眼科学基础眼的组织解剖学 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一、.眼球的构成.眼球前后径:24mm 眼球向前方平视时,一般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 两眼球突出度相差通常不超过:2mm眼球壁的分层 外层:纤维膜角膜组织学结构1. 上皮细胞层:厚约 35μm,由 5~6 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无角化,排列特别整齐,易与其内面的前弹力层分离;2. 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厚约 12μm,为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3. 基质层:厚约 500μm,占角膜厚度的 90%,由近 200 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其间有角膜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并有粘蛋白和糖蛋白填充;4. 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成年人厚约 10~12μm;为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5. 内皮细胞层:厚 5μm,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细胞顶部朝向前房,基底面对后弹力层。角膜厚度 中央部约 0.5~0.55mm,周边部约 1mm。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 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 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 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巩膜 厚度 最薄处眼外肌附着处:0.3mm 最厚处视神经周围:1.0mm分层 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 血供 -- 巩膜内血管丛(房水静脉):表层巩膜 巩膜导血管(AVN):全层其他结构 角膜缘 意义 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角膜缘: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