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1页
1/9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2页
2/9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3页
3/9
精神障碍诊疗法律规范(2025 年版)-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 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 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 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一类精神障碍。一、临床特征与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症状、 警觉性增高。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有些症状是儿童的特别 表现。(一)临床特征1. 创伤性再体验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闯入与创伤有关的 情境或内容,在接触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情景、线索时,诱发强烈的心理痛 苦和生理反应。有些患者会出现分离症状,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数天,称 为闪回(flashback)症状,此刻患者感受再次亲临创伤性事件的现场, 当时的情景如同放电影一样生动、清楚。患者还会频繁出现与创伤性事 件相关的噩梦。2. 回避与麻木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表现为有意识回避与创伤 性事件有关的话题、影像和新闻;也可表现无意识对创伤事件的选择性/ 防备性遗忘或失忆,或在创伤事件后舍命地工作,也是一种回避的表 现。许多患者还存在被称之为“心、理麻木”的现象。患者对任何事情都 兴趣索然,对他人和周围环境产生显著的非真实感,感到自己与外界疏 远、隔离,很少与人交谈和亲近,情感范围狭窄,常有罪恶感,失去 对人和事物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难以与他人建立亲热的关系。3. 警觉性增高该症状在创伤暴露后的第一个月最普遍且严重。患者表现为高警惕 性、长时间寻找环境中的危险线索、惊跳反应、激越、烦躁不安、易 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噩梦、易惊醒等。4. 儿童的临床症状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多与他们发育过程中遇到的恐惧性事件有 关,包括目睹家庭暴力或受到身体虐待,或多次暴露于低强度的应激性事 件(与家人分离、卑视、侮辱等)。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表现为:①梦魇、反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主题有关的游戏、面临创 伤相关线索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②回避症状常表现分离性焦虑、依 恋父母或成人;③警觉性增高、过度的惊跳反应、防备性增强、胆小害 怕、发脾气或暴怒、入睡困难、噩梦等;④儿童还有一些特别表现,如 攻击行为、抢夺等;强烈的躯体反应,如头晕、头痛、腹痛、呕吐、 大汗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苦恼及反复闯入的痛苦回忆、情感爆发,经 常从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创伤后应激障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