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诊疗法律规范(2025 版)一双相障碍一、概述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指临床上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典型表现为心 境高涨、精力旺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与心境低落、兴趣减少、 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反复或交替发作,可伴有幻觉、妄想或紧张症 等精神病性症状及强迫、焦虑症状,也可与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物质使用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和人格障碍 等共病。双相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 高共病率、低龄化和慢性化等特点,首次发作常在 20岁之前,终生患病 率为 1.5%〜6.4%。双相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现象学,确诊需要正确识别“情感不 稳定”等核心、症状,及其病程具有“发作性、波动性”等特征。双相障碍 临床表现的多形性与多变性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近 70%的双相障碍患者 曾被误诊为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 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治疗前需要筛查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以及氧化应 激损失指标、女性卵巢 B 超等。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障碍的基础药物,通常指锂盐与丙戊酸盐等 抗惊厥药。广义心境稳定剂也包括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临床上,从发病到接受心境稳定剂系统治疗期间,超过 60% 的患者有 2 次以上的治疗方案变更,尤其多见抗抑郁药的不当使用,这 将会导致治疗无效、混合发作或者循环加快。双相障碍经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得到缓解,缓解期患者的社会功能基本恢复。但是,双相障碍患者复发率高,约 40%的患者在 1 年内复 发,约 73%的患者在 5 年内复发。双相障碍患者终生心境发作平均约 9 次 每 2 年左右发作 1次。维持期治疗实行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治疗,并加强 社会支持,对预防复发有重要作用。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双相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密 切相关。双相障碍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度高达 80%。脑影像学研 究发现,患者额叶、基底节、扣带回、杏仁核、海马等脑区相关神经环 路功能异常;多种神经递质,包括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乙酰胆碱、谷氨酸、Y -氨基丁酸、神经肽等功能异常与心境发作有关; 细胞膜离子通路(如双相障碍患者钙离子通路存在功能改变);双相 障碍患者也常出现下丘脑-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