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前言2厂址选择2.1厂址概况2.2建厂有利条件2.2.1城市概况2.2.2社会经济2.2.3地理优势2.2.4发展前景3厂房建设3.1总布局要求2.2总平面布局3.1.1布局要求3.1.2布局考虑因素3.2主厂房设计3.3附属厂房设计4产品方案4.1市场调研4.2产品4.2.1产品选择4.2.2产品定位4.2.3产品优势4.3产品分析4.3.1产品分析的目的4.3.2样品5工艺设计5.1设计、打板、排料5.1.1服装排料的原则5.1.2服装排料的技术要求5.2材料的选择5.2.1面辅料的选用5.2.2缝纫线的选用5.2用料计算5.3工序分析5.3.1工序分析的目的5.3.2工序分析的应用5.4作业分类5.4.1裁剪车间作业5.4.2缝制车间作业5.4.3后整理车间作业5.5设计流水线5.5.1流水线的确定6生产设备选择及布局6.1生产设备选择6.2车间布置6.2.1布置的宗旨6.2.2绘制车间布置所需要的平面图6.2.3车间布置的形式——U字形7公用工程设计7.1电气通讯设计7.2空气调节7.2.1空调设计之目的7.2.2空调设计7.3安全防护7.4供热7.5给水与排水设计7.6土建设计8劳动定员及技术经济指标8.1节距速度的设定8.1.1计算节距速度的算式8.1.2计算节距速度的应用8.2技术经济指标8.2.1技术经济指标内容8.2.2经济核算9生产技术管理与监督10总结1前言服装行业是纺织业中的支柱子行业,在拉动整个纺织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起到极其重要作用,也是国内消费市场中的热点,更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获得外汇顺差的主要产业之一。考察世界工业发展史可以发现,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不靠纺织服装业起家,亚洲“四小龙”也以纺织服装业促进了工业化。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根据这些国家的服装业的发展规律,我国服装行业已经进入到增长期的后段。我国服装行业的生产和出口目前正保持增长,是我国重要的创汇行业。但是,中国是纺织服装业的大国,却不是纺织服装业的强国。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些服装强国对我国的服装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服装工业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服装业作为纺织业的终端行业,在纺织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业为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衣着需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扩大产品出口创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积累资金以及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上,中国服装行业从1993年到2003年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调整期,工业改革、品牌和市场成为服装行业的关键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所孕育的服装文化和独到的服装生产技术赋予了我国现代服装工业迅速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入世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促使中国服装行业将不断调整和整合产业结构,并全面提高全行业的综合素质,服装工业改革、品牌发展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服装行业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创汇多、耗能低、无污染”等特点,也是安排社会劳动里就业投入少、容量大的行业。根据我国国情,大力发展服装行业是振兴纺织服装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服装是人民生活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需品,特别像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纺织服装工业肩负着满足国内人民的生活需要和出口创汇的双重使命。为了更好的发展纺织服装业,国家早在九十年代对纺织服装业进行了宏观调整,通过拆除旧设备、加强技术改造和设计的创新建立一些采用新设备的工厂等措施来改变我国服装业的现状。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的成功入世,传统的服装技术、设备以及管理体制以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纺织服装工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要加强我国服装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工厂显得尤为重要。——全国西服生产企业虽然众多,但有品牌的西服在市场上仍是凤毛麟角,产品供不应求。更何况,中国是拥有12亿多人口的“穿衣大国”,但穿西服的人仍不到十二分之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基于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服装企业存在的问题,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服装企业的全新的现代化西服厂。本西服厂以生产出口中高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