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计算机考试专业知识 第 1 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热点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一般需要考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综观近几年各地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考试情况来看,考生需了解计算机的起源、进展以及重要应用,字符编码;理解不同计算机语言的特点及其区别,特别是运用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如何得以被计算机执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等;纯熟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数值的各种进制表达及转换方法等。 1.1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1.1.1 计算机的进展 以使用的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可将计算机的进展划分为以下 4 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 年—1957 年) (1)采纳电子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 (2)采纳水银延迟电路或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存储容量。 (3)输入输出设备落后,还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4)重要用于科学计算。 ENIAC 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 年—1964 年) (1)采纳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减少、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2)普遍采纳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纳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存储容量有了提高。 (3)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如 FORTRAN、COBOL、ALGOL 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4)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解决、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 年—1969 年) (1)采纳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 (2)采纳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高,增强了系统的解决能力。 (3)系统软件有了很大进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 (4)采纳结构化程序设计。 (5)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序迅速扩大,除用于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和数据解决外,还用于解决图形、图像及文字资料等方面。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更快。 4.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 年至今) (1)基本逻辑部件采纳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 (3)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