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讲 诗歌之“内组”——3 个层面解构诗歌基本内蕴层面(一) 理明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什么是诗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宏观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和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一)结构章法诗词诗 歌层次及内容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①伯时: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个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二)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应用体验]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颈联和尾联进行分析,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景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的白鹭洲。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事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情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诗人抒发了古今兴亡盛衰之感。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景浮云、太阳“浮云蔽日”有深意,“云”飘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暗示作者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事诗人望长安而不见情层面(二) 悟通常见的 4 类表达技巧——诗妙在哪读懂诗歌离不开对技巧的把握,因为把握了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把握了诗歌艺术内涵,把握了诗歌景、情、意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指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和各种手法的搭配使用。主要从 4 个角度进行把握,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构思技巧。(一)古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手法说 明作 用示 例 赏 析(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