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新昌县茶产业调研报告 202*年,新昌县人大工作讨论会组织人员深化乡镇、村和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讨论,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202*年 3 月,新昌县人大工作讨论会组织会员以“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为主题,对回山、双彩茶叶产业的进展情况开展了先期调研,然后完善了调研方案,4—5 月,7 个组分别到其余的 13 个乡镇(街道)(新林乡没作实地调研)和中国茶市开展调研,召开了 23个有乡镇(街道)领导,相关村主职干部,茶叶、茶苗生产大户,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商、茶叶企业代表,茶叶专家等共 158 人次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茶场、茶叶及茶机生产企业。各乡镇(街道)提供了茶叶产业进展情况的介绍材料。调研结束后,各组分别写出了调研报告。形成总的调研报告初稿后,新昌县人大工作讨论会召开理事会进行专题讨论讨论,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新昌县茶叶产业进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奇妙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融会在一起。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 在茶叶培育上。建国初期,全县共有茶地 1.23 万亩,多为丛植,零星分散,粮茶间作。1953 年,原遁山乡大枫树村首建 20 亩条播密植专用茶园,推广后,茶叶培育由丛植变成了条植,间作茶地变成了专业茶园。1958 年,毛主席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新昌县新茶园连年新增,1974 年达到 4.4 万亩,并逐步推广新品种,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后,引入“福鼎大白”等品种,到 80 年代末,引进“乌牛早”、“龙井 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良种茶园覆盖率明显提高。1999 年开始实施首轮茶业扶持政策,县政府每年拨出100 万元以上的专项基金,大力支持推广无性系良种茶。镜岭镇1999 年建立的浙东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引进培育、自繁自育优良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全县无性系良种率达 66.4%。茶叶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为确保茶叶品质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茶类变化上。清代前期,以烘青为主,道光后,盛行外销,改制珠茶。1984 年,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