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 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1、概述 X 射线——探测物质组成金和原子结构 常用目的:原子排列及其关系、所含化合物(物相)及其百分比、纳米材料性质 2、X 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2.1 X 射线的性质 性质:电磁波,波长短,能量大,(λmin=12.4/V)对细胞有杀伤力 2.2 X射线的产生 产生:高压电→高速电子→金属靶→X 射线 原理:高速电子受阻,能量转换,1%能量转为 X 射线,其余转为热量。 2.3、X 射线谱 特征 X 射线:KαKβKγ,LαLβLγ 等的激发与辐射 莫塞莱定律:1/λ=K2(Z-S)2 (K、S 常数)——λ 与 Z 的关系 2.4、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子被振荡电场加速 X 射线的透射(λ 短,穿过) X 射线的吸收(λ 长,吸收):热耗+效应(效应种类根据入射源决定) 光电效应(入射光子→激发出光电子) 荧光效应(高能 X 射线光子→外层电子填内层低能空穴→释放能量→次生特征 X 射线) 俄歇效应(高能 X 射线光子→外层电子填内层低能空穴→释放能量→转移到另一外层电子→发射出电子(俄歇电子)) X 射线的吸收规律:线吸收系数 I=I0e-μmpx 质量吸收系数=∑各质量吸收系数×其质量分数 μm=∑μmiωi X 射线的散射: 相干散射(汤姆逊散射)(光子电子弹性碰撞,散射线波长=入射线波长,有确定的相位关系) 非相干散射(康普顿散射)(光子电子非弹性碰撞) 3、X 射线的衍射原理 3.1 晶体点阵与晶面间距 晶面指数(hkl),晶面间距(有 d1,d2……dk) 3.2 X 射线衍射的方向——布拉格方程 单层散射:入射角=散射角——晶面反射,散射波干涉加强 相邻双层散射:满足散射波干涉加强:光程差2dsinθ=nλ(n=1,2,3……) 布拉格方程应用: 已知 波长 λ 面间距 d 波长 λ 测量 衍射角 θ 衍射角 θ — 求 面间距 d 波长 λ 试样元素组成 类型 X 射线衍射学(晶体结构分析) X 射线光谱学 电子探针 晶胞大小不同,衍射线束的方向不同。讨论衍射线束的方向,可以确定晶胞的形状大小。 单晶体衍射图像:几个点 多晶体衍射图像:几个同心圆 非晶体衍射图像:一个点 3.3 X 射线衍射的强度 原子位置、种类→衍射线束的强度 晶体形状大小→衍射线束的方向、形状大小 1 I0(初始)→Ip(电子)→Ia(原子)→I(晶胞)——f 散射因子的引入 结构振幅计算 简单点阵 体心点阵 面心点阵 衍射面指数平方和之比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