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ﻫ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就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ﻫ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大学得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得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得境界。 知道应达到得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得道理,就接近事物进展得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得人,先要治理好自己得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得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得家庭与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得家庭与家族,先要修养自身得品性;要想修养自身得品性,先要端正自己得心思;要想端正自己得心思,先要使自己得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得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得途径在于认识、讨论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得认识、讨论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 诰 》 曰 : “ 克 明 德 。 ” 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与家族;管理好家庭与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ﻫ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