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作创作的 6w》读后感《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作创作的 6w》读后感 前段时间翻了一本书,《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作创作的 6w》。作者开宗明义, 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 (引言) 最重要的谬误是什么呢?是我们觉得写作上的创作想象力是可以凭空培育的,而培育的方式就是突然把主人公扔入一个奇特的场景。比如,你正在睡觉,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窗外射进了一道光,原来是外星飞船;比如,你好好上学,突然发现学校里一个人都没有,只剩下门房间一个哑巴门卫 好了,老师兴致勃勃地说,大家开始往下编吧。 当然有一些天才可以直接往下编,但大多数人不会因为这种方法看着 素养教育 了一点,就突然被打开了制造力。普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胡编乱造一通,最后, 啊,闹钟响了,原来我做了一个梦。 我看到作者这个结论哈哈大笑,原来做了一个梦古今中外都通用。 那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这个奇特场景出现之前的故事,主人公到底是谁;以及,你想写的 主题 。 看这本书之前,我刚跟一个朋友讨论过,写故事到底需不需要主题先行。她很疑惑地问我,你写故事先想主题么?我当时犹豫了一下,说,不想吧,有了人物就直接开始写。她说,就是啊,为什么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命题作文有意思么?所以我看书看到这节是抗拒的,但看着看着,觉得好像作者说得也确实有道理。 我有些故事写得顺,一气呵成,确实一开始心里有个模模糊糊想表达的东西。比如写《一步之遥》,这个故事一开始在我脑子里的只有那个结尾~~辛苦地做一个好人和滑落深渊做一个坏人,只有一步之遥。他这一步跨出去了,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这当然是个很烂俗的主题,由于那学期我正在学《刑法》,所以立即就锁定了主人公的身份 一个妈跑了爹在牢里的少年。那必须有一个场景是把他逼到极致,必须做出这个抉择,那这个场景是什么? 又比如写《宜家》,是因为报纸上看了一篇写《宜家》里老年人相亲的报道,报道里有个上海阿姨问,都说我们不要脸,但那么多给年轻人谈朋友的地方,我们老年人怎么办?我当时一下子就想,我要写一个这样的人。那这个阿姨是谁?她为什么要睡到宜家床上跟一个老头谈恋爱? 其实这样一想,我虽然不完全同意作者说,动笔之前一定要先有主题,再有完成主题的人物,但我非常认同这点:主题和人物比 奇特场景 对一个故事而言是更重要的。 这就回到最近大热剧《隐秘的角落》。有评论说,紫金陈厉害,是因为写出了 三个小孩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