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之梦的追寻》教学反思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故土之梦的追寻——撰写鲁迅故土情节小论文",在所学文章的选择上,依托整合课程文本八年级第七单元"故土之梦的追寻——鲁迅故土中的故土情结"的根底上进行了修改。整合文本选择的文章为《社戏》、《故土》、《孔乙己》三篇,而《社戏》这篇文章学生们在八年级已经学过,所以学习时将其删去,只学习剩余那两篇文章。 我的创新展示课安排在了周四,其实我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我的课堂 45 分钟该怎样进行。周一上午第一节课是葛宁老师的公开课,葛老师在课堂上有着自然的教态、流利的语言,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她在课堂上着重处理的是闰土、杨二嫂、孔乙己这三个人的人物形象、在《孔乙己》中出现的笑的场面以及孔乙己的内心独白,其中还安排了学生的话剧表演,学生展示较为大方自然,效果较好成为亮点之一。周一下午第二节是肖迎老师的公开课,与葛老师的教学设计大体相同,做了些许修改。正好第三节课是集体教研会商时间,每个听课老师都对他们的课进行了点评,点出存在的问题皆为一堂课处理的内容较多,学生无法准确把握重点。这两堂课中的问题,在周四上课的时候我一定要解决它,所以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鲁迅文章的主题,我决定分开讲解《故土》和《孔乙己》这两篇文章,在最后一个课时时再将两篇文章串联起来,找寻它的共同点。我询问了磊哥的意见后,他觉得可以,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这些建议下我开始设计我的课堂。 周四第一节课正好该上《孔乙己》第二课时,《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所以在课堂设计上,着重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为了有出彩的地方也设计了一个小话剧。除此之外,在这篇文章中, "笑"贯穿了全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冷酷、群众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所以课堂中还涉及了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笑"的分析以及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让学生充分理解孔乙己内心的无奈以及周围人对孔乙己的嘲笑挖苦所反映出来的他们的冷酷麻木。 在本节课最后的老师点拨方面,原来设计的是认识人物的三个层次,但是感觉高度没有提上去,在与葛宁老师商量后决定,将本节课的点拨提升落脚在"看客"身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