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由于这篇课文要把握的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我注意培育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工具书、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学习中,学生是以小组和个人展现的形式汇报词语的理解,这样就陷入了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显得较枯燥、呆板。 我认为理解词语应与阅读理解同步进展,做到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较合理。比方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应先请学生绽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洁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忙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把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布满了趣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2 在前不久我执教了《孔子拜师》一文,深深地被孔子这种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 学习精神而感动。在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沟通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也许就是我要访问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赶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今,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等候。讨论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存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依据沟通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悟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需要自己朗读,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