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与现代幽默摘要:鲁迅揭露了国民性的最大希望是唤醒民众,但能理解国民性的,毕竟是少数的知识分子,至少相对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是少数的。到现在这个社会这些理解何为国民性的少数知识分子并没有继承鲁迅的遗愿,相反的却利用了鲁迅的这一发现,去愚弄百姓,去更好的统治百姓。幽默啊,最大的幽默,真正的幽默。 关键词:国民性 现代幽默 一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 所谓“国民性” 是指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民族风格等。 回到小说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展示了国民劣根性的种种表现,下面试作具体分析。 1.主-奴根性(贪婪、卑怯) 鲁迅多次说过《阿 Q 正传》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民的魂灵”。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里说“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通俗的说,就是欺软怕硬,奴性十足。 ﹙1﹚对于在“凶兽”面前显“羊”相,小说里表现的何等鲜明。它选取了富有特征性的事例深刻揭示了阿 Q 身上这种奴隶性的精神桎梏。 一是写阿 Q 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反而一度很得意。阿 Q 的“得意”,实际上是受主子欺凌的奴隶又依仗着主子的威势,以便欺凌比他更小的奴隶罢了。 二是写阿 Q 被假洋鬼子殴打时的狼狈相。打完后,他虽然感到莫大的屈辱,但一到酒店门口,就马上“忘却”了。由于这种“忘却”的祖传宝贝发生了效力,使得阿 Q 能够长期安于奴隶生活,几乎泯灭了他的反抗性。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 Q 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 Q 所谓哭丧棒⑥——大蹋步走了过来。阿 Q 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 Q 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 Q 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三是写阿 Q 向吴妈求婚而遭到赵太爷的敲诈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