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素材 遥感地理信息可有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 2008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研讨会,4 月 15 日在京开幕。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生德在发言中认为,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等高新技术用于灾害动态监测、灾害快速评估,可大大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遥感技术探测波段从可见向微波和红外延伸,使人们对地物的观察和研究具有全天候和全天时。灾害发生与应急指挥期间更要实施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动态,调整部署。指挥救灾时可根据多时相卫星数据及时掌握灾害发展情况,预测灾害发展趋势,为指挥救灾提供直观、全面的依据。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可以为应急联动平台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显示、应用和管理功能,而遥感是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的主要手段,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是重要的数据处理系统。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 10km 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 910km 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 3 万多 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 4、5,每 16 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 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 每 30 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卫星遥感在减少灾害损失方面的作用具有对重大自然灾害灾情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如:①准确预报台风,寒潮影响地区,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②探测森林火灾发生地点,及时组织扑救③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地点及灾情,迅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