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其原因。2.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3.掌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做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社会人地关系产生原因采集—狩猎社会原始平衡关系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限农业社会不协调人口逐渐增多,人们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社会人地矛盾激化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口数量剧增,环境问题严峻信息社会走向协调,向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等方向发展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一系列变革判断1.由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导致现代环境问题突出。( × )2.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 √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1)传统发展观念: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2)可持续发展观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差异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特点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强调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果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2)转变措施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 环境污染的治理。③ 生态保护。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1)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2)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判断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 √ )2.商品包装越大越有利于减少污染。( × )3.每少用一张纸都是节能低碳生活。( √ )4.绿色学校就是在校园里大量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