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经·小雅》之《十月之交》思考探究: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自然灾害?简述其形成过程。提示:地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地震(1)地震的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2)地震的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3)地震构造:① 图中 C 为震源、B 为震中、BC 为震源深度、AB 为震中距。②D 为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4)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3.滑坡(1)定义: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形成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3)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地震1.震级和烈度的区别与联系地震规模有大有小,影响范围、破坏程度各不相同。国际上通常用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用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下表所示:概念数量影响因素联系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表示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一次地震有无数烈度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建筑物2.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1)形成机制与成因:(2)分布:地震带走向特点板块交界环太平洋地震带 南起南美洲南端,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堪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集中了世界 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