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_第1页
1/13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_第2页
2/13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_第3页
3/13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1.结合案例,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灾害程度的影响因素,认识自然灾害的分类。(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地震、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地理实践力)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1.概念: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2.灾害损失的差异性(1)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2)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越大。3.分类:有多种类型。(1)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地震。(2)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七大类。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1.地震(1)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叫地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叫地震灾害。(2)分类:按成因机制可分为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世界上的大多数地震为构造地震。(3)地震构造① 图中 C 为震源,B 为震中,BC 为震源深度,AB 为震中距。②D 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4)衡量指标①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一次地震只有 1 个)。② 烈度(5)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6)分布① 地震分布地带: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图表点拨] 1.教材第 93 页图 4-1-5,本图展示出全球 7 级以上大地震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南起南美洲南端,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堪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南。(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横亘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叶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3)大洋中脊地震带沿着各大洋的中脊分布。2.教材第 94 页图 4-1-6,该图展示出:(1)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呈明显带状分布。(2)7 级及以上大地震多集中分布在地震带上。2.洪涝(1)洪水: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2)洪涝灾害(3)灾害损失:仅次于地震灾害。(4)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都可能导致洪水;地势高低影响涝灾形成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活动3.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概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