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知道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防避自然灾害的一般措施,了解防避常见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地理实践力)2.认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然灾害观,提高避灾、防灾的意识与能力。(人地协调观)一、自然灾害防避的概述1.防避原则:统筹做好防灾、避灾、抗灾、救灾等工作,力争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2.社会行动(1)组织科技攻关,健全管理法规,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方案,开展教育,实施工程。(2)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加强防灾减灾的国际或区域合作。3.公民参与(1)提高意识,学习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救灾的社会责任感。(2)遇到突发灾害时,要沉着冷静地科学应对。(3)尽力维护自身安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考虑救助他人与财物。(4)记住“十字要诀”,即“学”“听”“备”“察”“报”“避”“断”“抗”“救”“保”。二、常见自然灾害的防避1.地震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① 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地震预报科技攻关、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② 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等。③ 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2)个人层面① 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② 地震发生时,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环境,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③ 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2.洪水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①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② 非工程措施:增强对洪灾的认识,提高防洪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防洪减灾管理体制和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组织灾前水利建设与防洪减灾科技研究等。(2)个人层面① 洪水前的行动:了解地势及警戒水位;规划逃生路线;做好防灾救灾准备。② 洪水中的行动:向高 处 转移;求救;借助救生设备或者漂浮物逃离。③ 洪水后的行动:做好防疫;灾后重建。3.滑坡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① 对滑坡易发多发地区,开展滑坡风险性评估。② 对具有潜在活动性的重大滑坡进行监测或采取工程整治措施。(2)个人层面① 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② 不要破坏坡体稳定性,发现坡体松动尽快离开并报告。③ 建造截水沟、排水沟和防水覆盖层,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④ 通过削坡减载、修筑挡土墙、抗滑桩降低滑坡风险。⑤ 滑坡发生时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避措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