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的表现和特征。掌握我国 6 个灾害区的地域分布、灾种与危害。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自主学习】1.原因: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2.类型的差异(1)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东经 105° 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2)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3)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4)海洋灾害:以东海海域最突出,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及岛屿。(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在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3.危害程度的差异(1)原因:除了受自然灾害活动强度影响外,还与人口和受灾财产等承灾体的类型、价值及其时空分布等密切相关。(2)地域特点:东部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合作探究】读教材 P49“探索”、教材 P50 图 2-5-2 和“阅读”,探究下列问题。(1)分析中国受灾人口密度的地区分布特点。(2)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程度的地域分布特点。原因是什么?(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却最为显著,为什么?提示:(1)中国受灾人口密度的地区分布特点: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 ,东南部人口密度大,受灾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密度小,受灾人口少。受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区。(2)从东部向西部损失由大到小。原因是:东部省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西部省区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小。(3)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核心归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及原因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涝灾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受夏季风的影响,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为多发区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