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教学设计2025-09-03 光的干涉教学设计 1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光的干涉是 这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教材分两节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力求再现科学家对光的波动性认识的探究过程.第一节主要从实验角度讨论产生双缝干涉的条件及原因,第二节则从理论上推导了亮条纹和暗条纹的间距规律,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波长. 作 者:张毕生 Zhang Bishensg 作者单位:如皋市丁堰中学,江苏省,南通市,226521 刊 名:物理教学探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年,卷(期):20xx 27(7) 分类号:G63 关键词: 光的干涉教学设计 2 (一)学习目的 知识目标 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了解相干条件,知道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产生明暗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2、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产生的,了解薄膜干涉的现象及技术上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以前学过的机械波的干涉进行类比,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光的干涉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讲解前先引导学生回忆机械波的有关内容. 在光的干涉的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相干条件的讲述(有关内容可以参见扩展资料).相对于机械波--比较容易的获得连续振动的波源、满足相干波的条件,两个独立光源发出的光,即使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实际上严格的单色光并不存在),也不能保持恒定的相差.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讲解中可以不提出相干光的概念,只强调利用单孔双缝使得一束光成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这同机械波中提到的振源的振动步调相同的要求是一致的. 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和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加深知识的理解. 双缝干涉的教学虽不要求定量讨论,但是在讲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知道公式中每一项的意义,配合彩图让学生将白光、单色光的干涉图样的特点记住.并要知道不同色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光的频率只由光源决定而与介质无关.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间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单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跟光的波长成正比,这个关系是应该让学生知道的.知道了这一点,学生才能理解不同色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和波长. 薄膜干涉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验、演示来进行,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这种现象,不必做进一步的分析.除了肥皂膜的干涉外,两片玻璃之间的空气膜的'干涉、浮在水面上的油膜的干涉,都可以让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