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法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对比分析普通活性污泥法 工艺原理 初次沉淀后的废水与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后进入曝气池,大约曝气 6小时,进水与回流污泥通过扩散曝气或机械曝气作用进行混合。流动过程中,有机物经过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等作用被去除。一般地,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沉池沉淀后,沉淀池内的活性污泥以进水量的 25~50%返回曝气池(即污泥回流比为 25~50%)。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对冲击负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达 85~95%。 活性污泥的组成 活性污泥的组成可分为四部分: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无机悬浮固体(Mii)。有活性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真菌组成,通常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呈游离状态的较少。菌胶团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物质将细菌等包覆成的黏性团块,使细菌具有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游离状态的细菌不易沉淀,而原生动物可以捕食这些游离细菌,这样沉淀池的出水就会更清亮,因而原生动物有利于提高出水水质,无机悬浮固体主要来自入流的污水,也包括细胞物质中的一些无机物质。 影响因素 1.入流水质水量:BOD5:N:P=100:5:1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包括活细胞、无活性又难降解的内源代谢残留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前三类有机物约占固体的成分的 75﹪~85﹪。 用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标不包括无机物,更准确反映活性物质量,但测定较麻烦。对给定的废水,MLVSS /MLSS 介于 0.75~0.85 之间。 3.有机负荷:有进水负荷和去除负荷两种,前者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要保证一定的处理效果才能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后者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量。有时也用单位曝气池容积作为基准。 4.剩余污泥排放量和污泥龄:微生物代谢有机物同时增值,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于新净增污泥量。用新增污泥替换原有污泥所需时间称为泥龄 θc。 5.混合液溶解氧浓度 6.水温: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生化反应速率加快,增值速率也快;另一方面细胞组织入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并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7. pH 值: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 pH=6.5~8.05;pH﹤4.5 时,真菌占优势,引起污泥膨胀;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混合液的 pH 值。 8.曝气池和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9.二沉池的水力表面负荷、固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