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1998 年 6 月 29 日) 从我居住的华盛顿特区白宫的窗口向外眺望,我们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俯视全城。那是一座高耸的方形尖塔。在这个庞大的纪念碑旁,有一块很小的石碑,上面刻着的碑文是:美国决不设置贵族和皇室头衔,也不建立世袭制度。国家事务由舆论公决。 美国就是这样建立了一个从古至今史无前例的崭新政治体系。这是最奇异的事物。这些话不是美国人写的,而出自福建省巡抚徐继畬之手,并于 1853 年由中国政府刻成碑文,作为礼物送给美国。 我很感激中国送的这份礼物。它道出了我们全体美国人民的心声,即人人有生命和自由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有不受国家的干涉、辩论和持不同政见的自由, 结社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由。这些就是220 年前美国立国的核心理想。这些理想指引我们跨越美洲大陆,走向世界舞台。这些仍然是美国人民今日珍视的理想。 正如我在和江主席进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说,我们美国人民正在不断寻求实现这些理想。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了解,我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他们说,美国的使命始终是要“建设一个更为完美的联邦”。换言之,我们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必须不断改进。 每当我们放弃不断改进的努力,每当我们由于种族或宗教原因、由于是新移民,或者由于有人持不受欢迎的意见,而剥夺我们人民的自由,我们的历史就出现最黑暗的时刻。每当我们保护持不受欢迎的意见者的自由,或者将大多数人享受的权利给予以前被剥夺权利的人们,从而实践《独立宣言》和《宪法》的诺言,而不是使其成为一纸空文,我们的历史就出现最光明的时刻。 今日,我们没有谋求将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但我们深信,某种权利具有普遍性,它们不是美国的权利或者欧洲的权利或者是发达国家的权利,而是所有的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些权利现在载于《世界人权宣言》。这些就是待人以尊严、各抒己见、选举领袖、自由结社、自由选择信教或不信教的权利。 《独立宣言》的作者、我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克逊在他一生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人们正在睁开眼睛关注人权。”在杰克逊写了这句话 172 年之后,我信任,人们现在终于睁开眼睛关注着世界各地男男女女应享受的人权。 过去 20 年以来,一个高涨的自由浪潮解放了成千上万的生灵,扫除了前苏联和中欧那种失败的独裁统治,结束了拉美国家军事政变和内战的恶性循环,使更多的非洲人民有机会享受来之不易的独立。从菲律宾到韩国,从泰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