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 阅读 91 页文本及图 5.6,理解陆地自然带的涵义,了解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 阅读 92 页文本及图 5.7、图 5.8,理解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 阅读 92 页文本及图 5.9、图 5.10,理解陆地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 阅读 93 页文本及图 5.11,理解陆地自然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习重点:1. 陆地自然带的涵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学习难点1、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学法指导:1、阅读文本及图片,自主学习。2、观察分析、归纳 3、 分组交流、讨论 知识梳理:一、陆地自然带阅读 91 页文本及图 5.6,完成下列填空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 , 和 是全球性的地狱分异。2.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 、 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 和 。相应的 、 和 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阅读 92-93 页文本完成下列填空1、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 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 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表景观和 从沿海向 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 、 、 的有规律变化。3、高大的山地,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 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 、 密切相关。问题探究:一、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 1-4 自然带的名称1 2 3 4 2、自然带 1-2-4 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自然带 3-1-2 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习反思:巩固练习:1、分析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我国北方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材料二 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区。其中丙地区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这个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由于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风力侵蚀作用加剧,当风力增大时,沙尘暴会向东影响到我国东部,甚至跨越海洋影响到日本等国;由于降水减少,河流水量也会减少,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1)图中各地区植被类型分别是:甲地 、乙地 、丙地 。这种自然景观有规律变化形成的原因是 ;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