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造船企业信息化进展现状与对策 导读:一、引言 20 世纪后期,世界造船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在技术、体制与造船方式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革命与进步。欧盟已明确将造船业列为“最适宜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理想领域”,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日本、韩国等的先进船 一、引言 20 世纪后期,世界造船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在技术、体制与造船方式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革命与进步。欧盟已明确将造船业列为“最适宜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理想领域”,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日本、韩国等的先进船厂也已在其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造船效率。造船业已经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成为“世界第一”的奋斗目标。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一雄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技术与管理的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支持。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造船生产效率低,而造船企业信息化是提高造船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推动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造船工业转换造船模式,对于企业提高整体素养和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分段制造”向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为导向的“分道制造”过渡中,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的“集成制造”模式,并开始进入到“敏捷制造”模式(图 1)。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造船模式处于五种造船模式中的第四个阶段。而要想在船舶上超过日韩,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实现跨越式的进展,就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造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造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21 世纪是信息经济与互联网的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使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造船企业信息化起步并不晚,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和其他制造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的来看,造船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还基本处于企业信息化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 1.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包含如下四个层面: (1)产品——产品的设计与制造(CAD/CAM、CAPP、PDM) (2)工艺——生产过程控制(数控加工流水线、数控设备) (3)管理——企业信息综合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4)市场——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