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_第1页
1/5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_第2页
2/5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_第3页
3/5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 [摘要]五卅惨案后,北京大学组建救国团,同时创办《救国特刊》作为机关刊物。该刊主要围绕民众救国的主题开展工作,并对运动时刻保持清醒的理性精神。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救国团党派纷争等原因,《救国特刊》仅出版十六期,但其经验和教训对当今爱国情怀仍有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救国特刊》 救国团 刊物特点 终刊原因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5) 02-0020-04 1 《救国特刊》的创办及其特点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日商纱厂枪杀工人顾正红。随后,英国上海巡捕房又捕杀散发传单的中国学生。英日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6 月 3 日,由潘家洵、周伦超、谭慕愚等人发起,北京大学成立救国团,以“抵抗强权,争国家真正的独立与自由”为目标,号召“真正具有爱国热心和奋斗精神的同胞,赶快起来和我们同站在第一道火线上,和我们的敌人舍命死战”[1]。为更好地开展这次运动,救国团成立出版股,出版刊物加大宣传力度,推顾颉刚为出版股主任,潘家洵、王施曾为副主任。此时,被出版界誉为“副刊大王”的孙伏园正在邵飘萍主持的京报馆负责编辑《京报副刊》,与顾颉刚过从甚密。经过交涉,“伏园允在副刊中腾出一天”[2],为救国团提供舆论阵地,《京报副刊?救国特刊》就此诞生了。 《救国特刊》逢星期日出版(其中第 4、第 16 期星期一出版),每期 8 版,共 16 期,设有《卷首语》《评论》《通讯》《救国碎谈》《演讲》《文件》《文艺》等栏目。顾颉刚是特刊的主要撰稿人,以“无悔”为笔名发表《根本抵制之客谈》《论救国与工作》等文章三十多篇。其他如洪深(笔名乐水)、周伦超、叶圣陶(笔名郢)、谭慕愚也都对刊物给予热情的支持,常有文字见诸特刊。该刊的特点,首先在于它能紧跟时局,在第一时间对列强暴行发表宣言,表明立场,提出应对办法。其次是知识与理论并重,常识之外,也探讨帝国主义、国家主义、三民主义之类的理论问题。但最突出的是其以民众为中心的救国思想和清醒、理性的救国精神。 救国归根到底是民众的事业,什么样的宣传手段更易为百姓理解和接受,是特刊考虑的首要问题。刊物创办之前,顾颉刚曾用民众语体撰写《上海的乱子是怎么闹起来的》《难过歌》两种传单,效果良好:“此传单发出后即生效,孩子们口中唱了,刷黑的墙上用粉笔写了”[3]。根据这一经验,他提出的第一个办刊方针就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