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池养鱼管理与鱼病预防的措施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这说明饲养管理工作是整个鱼塘养殖生产的核心基础,同时把“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防治鱼病思想与改进饲养管理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措施为:1.投放优良、抗病力强的鱼种,是减少鱼类染病死亡的有效措施。投放的鱼种最好是同一个场或同一个鱼种池,鱼种规格大体相同。切忌一池鱼种七拼八凑,否则鱼种的大小规格、肥满度、抗病力及适应水体环境等的不同因素,会引起饲养管理上的困难,容易造成鱼种染病死亡。2.做好合理混养和密养工作。合理的混养和密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它和鱼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种的鱼类对同一种疾病的感染性有所不同,不会一起发病,一些杂食性鱼类(如罗非、白鲳)还可直接吃掉一些危害鱼类的病原体。假如混养 20%的滤食性鱼类(鲢、鳙鱼)就能将过量的浮游生物(藻类、寄生虫动物)滤食掉,防止发生绿皮水(蓝绿藻过量),保持水质相对稳定,大大减少养殖鱼类的病害。在混养的情况下,还应注意防止鱼口的过密。过密的话容易使鱼类因抢食(吃)接触摩擦体表受伤使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增加,在已有的病原体情况下鱼类的密度大与密度小的水体相比,前者的鱼病更容易发生和扩散。3.做到“四消”:即对鱼塘、鱼种、投喂食台、水体消毒。每亩 1 米水深鱼塘可用山茶麸 50 千克打碎浸水发酵二天后全塘泼洒,山茶麸因含皂角甙毒素可杀死野杂鱼寄生虫和某些菌类,毒性过后山茶麸粉是鱼种苗喜食的营养饲料,在泼洒山茶麸的同时,每亩 1 米水深放生石灰 100 千克化水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样杀死病毒、细菌、寄生虫,调节酸碱度,中和酸性,释放营养素,改良水质。鱼种放养前,最好用 5%的盐水先将鱼种体表浸洗消毒(假如是冬春季节放养前最好用 5%治霉灵溶液浸洗消毒),然后再下塘。其方法是:将鱼种放在按规定的浓度的药物消毒液内,经过适当的时间浴洗,浴洗时间长短,要根据鱼种大小、体质强弱、鱼种的种类、药物浓度、水温高低等情况而定,在以最短时间内将鱼体表的病原体杀死为准。饵料台用竹蔑、芦席、塑料或木柱制成的,在水中长期浸泡后,表面会附上许多污物和细菌虫卵,应定期(夏秋季高温季节每 10 天,冬春季每 20 天)拿上岸来清洗洁净在阳光曝晒 1~2 个小时,杀死细菌和虫卵。同时在食台四周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在夏秋高温鱼病流行季节,每日都要将残饵杂物消除洁净,每 7~10天用漂白粉 0.5 千克化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