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拳百日心得木一 自从 7 月份开始跟随赵老师学练太极拳以来,经历 3 个月,100 多天的晨昏习练(我戏称之为“百日筑基”),现在进入一个相对平和、稳定的阶段,特总结近期的心得体会。 从时间段和自身体会来看,可以分为 3 个阶段:兴趣高昂期,消沉苦痛期,平和体会期。 7 月初在广场上偶遇赵老师、朴老师两位,开始了学拳的历程。这之前,除了书本上,并没有接触过传统武术,尤其是太极拳,心里还看不大上——慢慢悠悠的老年拳嘛,看人家形意拳多拉风。 开始学习之后,赵老师在教套路的同时,还一并针对招式进行有用讲解:为什么会有这个招式,其攻防含义是什么……很多看来比较复杂的架势经过这样讲解,就变得比较容易记住了。再加上迅速有几位师兄师姐到场同练,这段时间是截至目前,练拳最入迷的时候。从自己旧书堆、网上翻找——只要是跟太极拳有关的,统统粗过了一遍。诸如,《陈氏老架太极拳谱》,顾留馨的《太极拳术》《太极拳讨论》,顺便也翻了逝去的武林 1-2(形意拳的),收获了一堆“知识”。 这段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站桩,缠丝练习,大约只学了 9 式(第一个搂膝,抝步)。这期间陆陆续续教新人站桩,从头开始学习,虽然进度慢,但每天有新面孔加入,每天能感觉到自己学到、体会到新东西,心情是非常振奋的:早晨跟老师练习,中午在公司走几遍,晚上有时间去广场顶着巨大声浪再来几遍,就是走路的时候也在默默地体会逆缠顺缠,有时候手还忍不住画个圈,外人看起来好像抽风似的:D——领导都不愿跟我一起出门了,直说我魔怔了。这是兴趣最浓厚的时候,并且动力也很足,近一个月的时间养成了每天 5 点左右起床习惯,睡得也早了。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问尚且如此,何况是运动类的技能呢?从一开始自己别别扭扭的架在那里,到慢慢能动起来,再体会自己僵柔的变化,进步,心情真是非常好。早晨起来直奔广场,心情雀跃,就如情人约会。 总结:从不觉僵到知道去僵求柔,虚实重心变化,招式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8 月下旬到九月底这段时间,由于工作、生活的变化,每天的练习频率逐渐降低,同时出现膝盖痛的问题。在兴奋期过去后,虽然还是每天在广场跟大家一起练习,但心情不那么飞扬浮躁了。这段时间,老师开始要求站桩和缠丝练习时注意呼吸、意念的配合,一直没有什么体会,心里有点郁闷。招式不断向下学,这时候前期那几式的反复练习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很多动作都是一样或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