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长江港口岸线管理体制的建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展进入转型期,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也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作为长江经济带进展重要支撑的港口岸线资源,近年来时被乱占乱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此高度关注。为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保护宝贵的长江港口岸线资源,提高港口岸线资源使用效率,促进长江港口转型升级、持续健康进展,深化分析长江港口岸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长江港口岸线管理体制进行思考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长江港口岸线管理体制现状 港口岸线是维持港口设施正常运营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组成的空间概念。港口岸线资源十分宝贵且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是促进地区水运事业进展、拉动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战略性依托。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国家曾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简称《港口法》) 和《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对港口岸线的申请、审批、使用等各个环节作出规定。各省地市在中央法律、法规框架下也相继出台了本级港口岸线管理规定。截至目前,我国港口岸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架构。同时,为了合理保护长江岸线资源,在国家层面还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进展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长江航运科学进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提高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使用效率和促进长江港口健康进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 长江港口岸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港口岸线准入审批环节不够科学、精细 《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第 6 条规定:需要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可行性讨论报告前,向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港口岸线使用申请,申请材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讨论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长江港口岸线使用审批主要基于项目工程可行性讨论报告,工程可行性讨论报告中涉及岸线使用审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码头项目未来货物吞吐量的预测。但是,由于对未来码头货物吞吐量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多项目建成后岸线利用率较低,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虽然长江沿线部分省市尝试对港口岸线使用合理性评估报告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进行法律规范,但依旧未能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