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个性化作业”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仔细贯彻落实《区关于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个性化作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充分发挥作业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达到以人为本,和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对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究,具体措施如下:一、作业设置要科学化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作业整合传统的语文作业项目繁琐,交叉重复,老师工作量大,学生课业负担重,为此,我校将语文作业进行有机整合,将小作文、日记、读书笔记整合为一本读书作业。2.分层布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同,为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数学课堂作业实行分层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训练进行分层使用,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进展。3.进行有效实践英语实践作业统一有设计主题,有设计目标,有作业时间,体现实践性。二、落实当堂训练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各学科由全街道任课老师共同设计堂堂清练习题,当堂训练,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一)语文:同一年级的任课老师根据备课分工表同时出题,每单元两课(低年级精选单元两课内容,中高年级为单元精读课文两课),内容主要从基础知识及拓展阅读方面考虑,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之内。要求随堂使用,当堂达标,生生互批,等级评价。老师以课为单位订成册,设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课题、任课老师、达标率、优秀率、订正情况。(二)数学:1.备课老师针对每课时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达标题,可以以口算、计算、解决问题等不同形式呈现,具体操作时可根据该单元重难点灵活设计。2.要精选练习内容。要以教材为核心,精心地、有侧重地选择和设计练习题。练习设计应做到重点突出。老师在设计习题时应选择最主要的东西让学生练习,以保证学生高质高效地掌握知识。 3.要注重练习形式。 每堂课都要完成基本练习,不拔高,不降低。基本练习是使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规律,首次应用于实际之中,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反映,它是学生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第一级台阶。所以在设计练习时,要紧扣“双基”设计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使每个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同时注重技能训练,加强综合能力培育,习题设计时要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题量要适中,课堂作业布批要有层次性,提倡使用“菜单式”作业。4.具体使用时,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阅,当堂评价,课后及时分析,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