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论文:浅谈小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猎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进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真正激发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参加欲望,使他们发自内心地产生观察、实验的动机,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学生对观察、实验的内心需求。虽然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对表面事物和感官现象做出反映,它是瞬间的和无意识的行为,通过现有的知识和简单的行动就能够得到满足。老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参加。如何在科学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进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三年级学生,正处在9岁~10 岁的年龄段,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所以在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育尤为重要。一、有效运用观察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常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喧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讨论什么呀?学生摇摇头……二、备足典型的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这节课,老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老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