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 3、4、5、6.7 自然段,理解课文的含义。2.理解“为难”“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 3 到 5 自然段。(1)读课文第 3 段后,说说,“为难”的意思。(“为难”,感到难以应付。)找出课文写小马怎样为难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语气。(心想……那多好啊!)为什么会这样(2)读老牛怎样告诉小马的句子,说说小马听了怎么样 。(理解“樘”(趟)的意思。)(3)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为什么挡住它?(理解“当然”的意思。“当然”在这里作“应当这样”讲。)(4)最后小马怎样做,读有关句子。(5)把上面的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3.学习第 6、7 自然段。(1)引读。师:小马回家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生:读第6 自然段。师:小马是怎样根据妈妈的话去做的?生:读第 7 自然段。(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老师可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挂图和图片演示:贴出挂图,再分别把画有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河水中,比较它们身材的高矮,以及河水没到它们身上的部位。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老牛、松鼠、小马身材高矮不同,对河水深浅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小马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老鼠说的那样深。)·用 “既不像……也不像……”说小马的高矮。·用 “既不像……也不像……”说小马过河时的感觉。·用 “因为……所以……”把以上二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3)说说小马第 1 次为什么过不了河,第 2 次就过去了。(4)读读妈妈教育小马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5)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懂了一个什么道理。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第 5 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板书设计:小马过河为了……所以……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过了河 既不像……也不像……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教学反思: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加上句号、叹号和问号。(二)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读出带有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的语气,注意省略号的停顿。2.熟练习背诵老马教育小马的话。3.指导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4.完成作业本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