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中的裂缝分析及措施 工程实例:某砖混构造住宅 6 层,一梯二户用砖墙分隔,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6 度抗震设防,建成后发觉,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消逝,且上下贯穿楼板。 一、裂缝缘由分析 经屡次会同设计等权威部门分析,该裂缝是楼板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枯燥收缩所产生的微裂缝集中在楼板刚度突变的最薄弱处而形成的。在施工过程中,采纳商品混凝土水灰比及塌落度均稍大等养护不当(夏季施工)也是常见的缘由,同时设计上的欠缺也是导致裂缝没有得到有效掌握的缘由。 1、建筑方面 该平面设计从功能角度来看还是较为合理的,南侧四个开间两边为居室,中间两间为客厅凹进,北侧五个开间两边为居室,中间为厨房和梯间,中间三间凹进,南北两个凹口内部都有窗,使套内全部空间都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但事实上,却正是这两个凹口存在着不妥:南面的居室进深 3.9m,北面的居室进深 3.3m,中间卫生间进深 2.1m。套用《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第 3.4.2 条,“构造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当投影方向总尺寸的 30%”,“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 50%”。而本工程南面凹进32.5%,北面也达 27.5%,整个平面局部凹进达 60%。同时,本工程有效楼板宽度竟只有该楼板典型宽度的 40%,平面刚度变化过大。凹口处的两道纵墙,也被窗孔减弱了大半,使得纵向刚度变得很差。 2、构造方面 通过检查施工图,该构造按常规设计不存在问题,根底采纳沉管灌注桩根底;外墙为 490mm 厚,内墙为 240mm 厚;每层均设有与楼板整浇的 b×h=240×200 圈梁,配置 4Ф12 纵筋,ф6@200 箍筋;客厅的楼板厚度为 120mm,厨房、卫生间楼板厚 80mm,其余楼板厚均为 100mm。厨房、卫生间楼板钢筋配置为双层双向,其余楼板钢筋均为双向板布置,支座负筋、分布筋也满意要求。但构造设计时未考虑因 3 个单元拼接,整个建筑物有 2 个中间刚度减弱部位因素,对该部位的圈梁与楼板未作加强处理。再则中间卧房的楼板厚度有 100mm,而同处在该薄弱部位的卫生间的楼板厚度仅为 80mm,却没有消逝裂缝。笔者认为卫生间的楼板设计成双层双向配筋是关键,而未考虑双层双向配筋的卧房楼板在负筋切断点四周消逝裂缝。 二、设计阶段的掌握措施 通过对本例的分析可知,虽然产生裂缝的缘由是混凝土枯燥收缩所致,防止和掌握裂缝产生的措施应包括材料、施工、设计等多方面,但笔者认为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