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时代来临抗体-药物偶联物时代来临 □ 本报记者 白 毅 今年 2 月,美国 FDA 批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Kadcyla 上市,用于治疗her2 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今年 6 月,我国浙江医药集团也宣布将从 Ambrx 公司引进技术,共同开发靶点为 her2 的 ADC 药物。自 1997 年以来,抗体药物Rituxan、Herceptin 在美国相继获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后,有人称“抗体药物的时代来临”;而今,又有人称,“ADC 药物的时代来临了”!什么是 ADC 药物?它有着什么优势?当前的研发重点是什么?产业化开发面临什么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讨论所甄永苏院士介绍说,20 世纪以来,抗体药物用于肿瘤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6 年后已批准为治疗药物的抗体及其衍生物已超过 40 种。然而,治疗性抗体虽然靶向性强,但是由于其分子量大,对于实体瘤的疗效有限。而小分子药物虽然具备对癌细胞的高度杀伤效力,却靶向性不足,常常误伤正常细胞,引起严重的副作用。那么,能否利用抗体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将药物特异性地输送到肿瘤部位,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增强抗体药物的疗效及对实体瘤的穿透性?在此想法下,构建ADC 药物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趋势。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煜教授谈到,其实,早在 100 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magic bullet”概念,开展肿瘤靶向讨论,直到 anti-CD20 单抗(Rituximab)成功应用于临床后,才开始了一系列以抗体为基础的偶联技术,其中 ADC 技术令人瞩目。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抗体制备技术的成熟,以及新型化学连接技术的出现,ADC 药物的概念逐渐变为了现实。上世纪 60 年代,ADC 的功效开始在动物模型中进行验证;80 年代末,ADC 开始进入临床讨论阶段。”长期从事抗体药物研制的业内人士刘伯宁谈到。 甄永苏解释说,ADC 药物由起靶向作用的抗体与能杀死癌细胞的“弹头”药物两部分构成。抗体所针对的靶标通常为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用作“弹头”的物质主要有 3 类,即放射性核素、药物和毒素,其与抗体连接分别构成放射偶联物、化学偶联物和免疫毒素。有证据表明,ADC 单用即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客观反应率,因此它将成为一类重要的肿瘤治疗剂。 专家介绍,目前,经 FDA 批准上市的 ADC 药物有 3 种。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