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实际操作方法我国对虾养殖业快速进展,对进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大作用,但我国对虾养殖形势也很严峻,其最主要问题是发病严重,给对虾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和底质污染是对虾发病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特谈谈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方法,供参考。一、改良底质的意义1.减少耗氧量,增加含氧量曹凯德(2025)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一文中指出,夜间对虾只消耗池塘中溶解氧的 5%,池塘底质消耗 50%~70%,浮游生物消耗 20%~45%。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底质是耗氧“大户”,而池塘水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含氧量,含氧量多少是决定对虾是否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有一位从事对虾病害讨论的科学家指出,虾塘缺氧导致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是对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凡从事对虾养殖的虾农,只要细心讨论和观察,就会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新开挖和第一次养殖对虾的虾塘,养殖对虾的成功率比旧虾塘高得多。其最重要原因是新挖虾塘底质没有被污染,而旧虾塘特别是长时间养殖的老化虾塘,积聚大量的污染物,对虾排泄物、残存饲料和生物尸体等,造成底质污染,破坏底质的良性循环。在养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应池塘氧气是一个常数,底质污染程度低或少污染,耗氧量少;相反,底质污染程度高或严重污染,耗氧量就大,池塘中溶解氧含量就会减少。2.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水质的好坏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含量指标,体现于有益生物密度,决定了水色和透明度。虾池水质的变化,主要由底质变化引起。水质变坏,首先表现在池中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含量的增加,pH 和生物耗氧量超出正常的范围,溶解氧下降,饵料生物数量减少,有害生物例如夜光虫、鞭毛虫数量增加。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池底有机物沉积过多,并得不到充分氧化所至。换水只能改善池水,但不能改善底质和消除产生有害物质的根源。改善水质必须首先改良底质,减少或彻底清除有机物的沉积和污染。我国高位池进展很快,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最大益处是,在放虾苗前,不存在底质污染。在养殖环境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位池与普通养殖池含氧量明显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高位池由于没有底质有机物的污染或少污染,含氧量就高。含氧量高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氧气不仅是对虾呼吸的需要,也是维持对虾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必需物质,又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