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重量单位“克”,了解 1 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 1克的详细观念。 2.知道 1 千克=1000 克,学会简洁的化聚。 3.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操作力量、观看力量、思维力量,并渗透实践第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熟悉重量单位克和重量单位的化聚。 2.难点:建立 1 克的详细观念。 3.关键:让学生亲自感知 1 克的重量。 三、教具、学具预备 1.教具:苹果、梨、天平、洗衣粉(1 千克)、幻灯片、硬币、鸡蛋、台秤。 2.学具:洗衣粉、学生每人带 10 个 2 分硬币、一支粉笔、数粒黄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趣 1.师:今日小兔和小象要到小猫家做客,看看它们都带了些什么呢? (出示:苹果、梨) 小兔:我的苹果又大又圆,肯定比你的梨重。 小象:我的梨比你的苹果高,肯定比你的苹果重。 师:小朋友,你们说,苹果和梨哪个重呢?(谈论) 怎么办?(用手掂一掂,学生意见不一) 2.究竟谁重谁轻?光靠手掂很难说精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叫“天平”。 (二)指导探究 1.熟悉天平。 (1)师:它很像一个“机器人”,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叫秤盘,可以上下摇摆。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就指向哪儿?(中间的刻度线) (2)下面我们就来称一称,(把苹果和梨同时放到天平的两个盘子里),观看指针的状况,你发觉了什么?(指针向左偏,说明左边苹果的重量比右边的梨重)这跟小朋友玩过的什么差不多?(跷跷板)通过天平我们可以比拟精确地比拟出物体的轻重。 2.熟悉重量单位“克”。 (1)天平除了可以比拟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物体的重量。这时就要用到重量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是什么?(千克)老师这里有 1 袋洗衣粉,大家看看它的重量是多少呢?(1 千克)请每个小朋友轮番掂一掂 1 千克重的物品。(板书:1 千克) (2)再请一些小朋友掂一掂苹果或梨的重量,有没有 1 千克那么重? 师:不到 1 千克的物体重量,我们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生:克)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一下“克”。(板书:克的熟悉) (3)那 1 克究竟有多重呢?(出示)这是砝码,它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它们大小不一,标的刻度也是不一样的。有 100 克、50 克、20克、10 克、5 克。再看横在这儿的叫游标,也可以帮忙我们称物品的重量。老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