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浅谈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 【文章摘要】 阐明加强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的意义,分析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养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心理素养是培育高尚思想情操的基础,也是具备高水平文化素养的基本保障。 1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的意义 1.1 可增强大学生自我调整能力 心理素养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进展起来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与冲突,假如不具备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就会形成心理疾患,造成人们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这样即使他的智商再高、制造能力再强也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大学生的身心进展阶段处于生理基本成熟,心理开始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期,心理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而我们过去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养培育和训练,使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所以在高等教育中要弥补心理素养教育,进行人格优化,以增强大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 1.2 可增强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维持有效的智能活动,更好的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进展,需要良好的心理素养做保证。随着大学教育向学生自主型管理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主要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的推动和支配,表现在自觉性和选择性上。同时,这种学习模式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要素的约束,表现为自主性和制造性。可以想象,一个心理素养较差的学生,是难以完成自主型教育、能动性学习任务的。只有加强心理素养培育和训练,才能增强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3 可满足大学生自身成长和进展需要 从人才可持续进展的高度看,心理素养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养教育能够满足其自身成长和进展的需要。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大脑的机能。开发人的大脑潜能,对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要素进行训练和提高,使学生了解知、情、意在人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学会有意识的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同时,通过加强心理素养培育和训练,让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正常状态,对于大学生进展自我、开发智力、改善思维、提高制造力、适应社会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