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设计的比较及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设计的比较及应用_第1页
1/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设计的比较及应用_第2页
2/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设计的比较及应用_第3页
3/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国道 309 线固原至西吉公路设计的比较及应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国道 309 线固原至西吉公路设计的比较及应用 摘 要:通过固原至西吉一级公路设计,介绍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并从技术、经济、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可供公路设计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 TU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为消除或减轻湿陷性黄土对公路的危害,在设计时常需实行一定的措施,以保证公路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这些措施包括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一般情况下,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公路的类别、场地湿陷类型、当地处理经验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实行上述一种或几种相结合的设防措施。结构措施对地基处理和防水措施起补充作用。如以防水措施为主时,仍不能忽视地基处理,因为地基处理可以消除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并减少下部土层的湿陷机率,保护防水措施免遭破坏。由此可见,地基处理在这种措施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解决湿陷对公路危害的有效措施。由于一般地基处理费用占工程造价比例较大,且工期较长,因此,在设计时对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力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施工方便、使用安全。下面结合固原至西吉一级公路设计,介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并从技术、经济、施工进度方面予以比较。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采纳80km/h,路基宽度 21.5m;汽车荷载等级采纳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 1/300,大、中、小桥涵及路基均为 1/100。 固原至西吉一级公路 K26+400~K46+298.05 段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层中上部以第四系风积黄土、冲洪积粉土和粉质黏土及角砾为主,下部为上第三系中新统红柳沟组砂质泥岩夹泥岩,及下第三系渐新统清水营组泥岩、砂质泥岩。 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1)第四系晚更新统风积黄土(Q3eol) 黄土:浅黄-褐黄色,土质均匀,孔隙发育,稍湿,硬塑-坚硬状态,厚约 5~35m,具湿陷性。 (2)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黄土(Q2eol) 老黄土:黄褐色、棕褐色,土质均匀,结构致密,硬塑-坚硬状态,夹钙质结核及古土壤,厚约 10~25m。 (3)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粉土、粉质粘土及含土角砾(Q2al+pl)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土质较均,层理明显,硬塑,稍湿-潮湿,厚约 5-20m。 含土角砾:杂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设计的比较及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